■阅读提示
“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就是力量”,这是社会的共识。但因各种原因,即使在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末,农村仍有部分人特别是女性错失了走进校园的机会。现已步入中年的她们,由于不识字、不会算术,在生活上遭受了很多委屈和拘束,甚至不敢独自出远门,对知识的渴望异常强烈。2017年9月,宿松县80后女青年李清创办“圆梦”学校,为那些“睁眼瞎”的追梦人搭建擦亮眼睛的平台。
为了做个
“称职”奶奶
“以前,家里做蔬菜生意时,由于自己不识字,写不了字,只能靠嘴说心记,难免犯错。”年近六旬的周嫦娥,是宿松县阶梯教育成人基础知识班招收的第五届成人学员,是班上的老大姐。由于没有文化,她在30多年的创业过程中,付出的汗水比别人多,承受的压力比别人大。
周嫦娥说,她从小出生在宿松县农村,共兄妹六个,她排行第五。当时,父母只给两个哥哥读书,她和姐姐、妹妹都没读。嫁给丈夫后,住进了县城。起初,见自己没有文化,不敢独自去做生意。后来,丈夫放弃做木匠手艺,陪着自己在集贸市场摆地摊卖蔬菜,她负责招揽生意,丈夫则负责称秤、算账和记菜单。后来,她慢慢学会了称秤和心算,但始终没能学会记菜单。
一天,丈夫临时去朋友家办事,她一个人打理地摊生意,因不会记菜单,错过了一笔生意。事后,丈夫用埋怨的语气说:“当初,我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看上你这个文盲的!”原本一直惦念着读书的她,再一次萌生读书的念头,只是苦于找不到“扫盲”学校。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如今,她的儿子在广东安了家,儿子多次打电话催她去那边居住,帮他们带孩子,而她迟迟不敢去,她担心自己不识字,会在城市乘错车、走错路,带不好孙子不说,还给儿子添麻烦。
今年8月,她从一个亲戚那里得知李清创办的阶梯教育成人基础知识班,开设了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课程。她高兴不已,立刻将自己准备报名参加学习的想法告诉远在广东工作的儿子,儿子非常支持她。
9月1日,周嫦娥成为阶梯教育成人基础知识班第五届第一批学生,且年龄最大。
去采访的那天晚上,周嫦娥在上夜课,只见她端坐在座位上,眼睛注视着黑板,正聚精会神地听着老师讲授一年级的拼音字母课程。
“你这么大年纪了,为什么还想读书?”
“为了做个‘称职’的奶奶呀!如果连一个拼音、一个字都不认识,叫我今后怎么去带孙子呢?!”看到笔者一脸不解的表情,周嫦娥解释道。
与周嫦娥情况类似的还有李清母亲,当年也是因为家里穷、兄妹多而失去读书的机会。
“你又没读书,懂个啥!”“你懂什么?跟你讲也是白讲!” 李清说,过去,父亲同母亲每次发生争执时,就会说出类似话来“打压”母亲,使母亲无言以对。这个情景,她一辈子都记得。
李清还说,到了她们这个年代,农村经济条件变好了,思想观念也发生了转变;在读书上,不再重男轻女了,不管男孩、女孩,家家都送到学校读书。她和哥哥都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她选择自主创业,2009年在县城创办了一所教育培训机构。2017年春节期间,她同母亲的一次长谈中,得知母亲燃烧着读书的梦想,而类似情况一定还有不少,何不为她们创办一所圆梦的学校呢!
2017年9月,她拿着借来的几万元资金,在县城创办了首家“阶梯教育成人基础知识班”,母亲成了班里第一个学员。后来,人们就将她创办的学校叫“圆梦”学校。
从家庭主妇
到微商“老板”
“幸亏我去年报了成人基础知识班,当时很多人嘲笑我,我不顾别人的眼光,通过两个月的学习,现在都能做微商了。”“以前,我有空就去搓麻将,现在再也不会那样浪费时间了。”这是宿松县佐坝乡洪岭村居民黄天枝前不久通过手机微信给李清发的私聊信息。
年近五旬的黄天枝,两年前,还是一名家庭主妇,斗大的字不识一个,更不会操作电脑和使用智能手机。从2018年3月起,她通过在成人基础知识班连续几个月的刻苦学习,将23个声母、24个韵母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都背得滚瓜烂熟。如今,常用的汉字她都认识,并能正确拼写出来。她利用拼音打字法,每分钟在手机上能打出40多个汉字。
知识就是力量,去年12月,她在朋友带动下,做起了微商生意。现在不管客户通过微信提出的任何咨询,以及发来的每一种订单,她都能编发、转发文字及图片、视频等来予以解答和回复;遇到生僻字,她就查字典。到目前为止,共发展客户100多人,月收入1万多元。
“如果当初不去报名学习,做微商想都不敢想,更不会有什么同学圈子了。”交谈中,黄天枝充满着感恩和自信。
黄天枝从小在农村长大,父母以前都是孤儿;家里兄妹四个,她排行第三;那时因为穷,只给哥哥读书;80年代末,哥哥考上了大学,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她从小在家放牛、挖猪菜、拾柴火;12岁时,就跟着父母种庄稼、挑沙子、收酒瓶,协助父母供哥哥读书。有一次,酒瓶装袋时不小心割伤了手,至今右手背上还留下一道伤疤。1993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佐坝,她跟着老乡到江苏打工。由于没有文化,她只得去当地服装加工厂做缝纫工。每逢发工资,她就非常自卑,因为领工资时她都要请工友代签名。元旦,工友间流行送贺卡,她也只好请老乡代写。那些有文化的工友,经常收到同学寄来的贺卡,而她一个同学都没有,她羡慕不已。
采访中,黄天枝告诉笔者,李清创办的学校,成就了她的知识梦、同学梦和事业梦,现在她也有同学群,那些青春年少时失去的很多东西,现在都找回来了。
“陪读妈妈”
坚持读书树榜样
今年39岁的肖柳香,是2017年首届阶梯教育成人基础知识班唯一的80后,从读小学一年级课程一直坚持到现在。
肖柳香一直生活在农村。2017年女儿在县城读高中,她陪读。在县城,“陪读妈妈”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群体,空闲时间基本都是打牌、跳舞、看电视等娱乐活动打发的,另类的肖柳香选择了读书。
“你为啥想到读书?”
“读书一直是我的梦想,最早是家里穷,没钱读书;婚后,是要照顾子女和打工挣钱,没时间读书;现在给孩子陪读,有空余时间了,所以就想到了读书。”
“这个年龄的人,你觉得读书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以前,因为一字不识,受了很多委屈,很多事情是依靠别人;现在,我想通过读书来改变这一切,让自己在今后的人生中,能够自立、自强和自信,将来孩子不用陪读了,我也可以凭着所学的知识,去外面找一份体面的工作。”
采访中,性格开朗的肖柳香,说出了藏在心底的想法。
她说,以前,她在针织厂打工时,根本看不懂图纸,都是靠有文化的工友先手把手教会之后,才去独立地做;还有,她不敢一个人去银行办事、医院治病,担心填不来表格误事,还会被人瞧不起。到县城陪读后,她把要读书的想法,告诉了丈夫、女儿和儿子,没想到他们都非常支持。
李清介绍,肖柳香同学从2017年10月参加一年级课程学习后,就从没拉下一堂课,老师布置的作业都能按时完成,她已读到四年级课程了。
“每次我都是利用上午的空隙时间,去参加两节课时的学习,下午做老师布置的作业,遇到不懂的,就向女儿和儿子请教;现在学会查字典和用电脑了,基本都是通过电脑百度搜索。”谈到自己的学习经历,肖柳香脸上洋溢着自信。她说,也许是受到自己的影响,她两个孩子读书,比以前更自觉更努力,去年儿子考上县里重点高中,女儿今年考上省里一所重点大学。
“我的母亲,和在这里读书的所有成人学生一样,也没有读书,也渴望读书,非常感谢李清为这个群体提供圆梦的机会!”去年6月,远在安庆工作的唐泽华先生,得知家乡有很多农村妇女到李清创办的“圆梦”学校参加“扫盲”学习后,当即捐出两万元现金,为当时报名的60多名“大妈”缴纳了两个月的学费。
“圆梦”学校创办三年来,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肯定和赞誉,为宿松县200多位渴望读书的成人女性圆了读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