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新区外景。 记者 徐火炬 摄
从大数据到物联网,从人工智能到5G应用……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为显著特征的“四新”经济,着力筑梦高精尖、培育新动能、壮大增长极。
植入“四新基因”的安庆,在转型升级中“脱胎换骨”。奋力奔跑,谱写新篇。
一幅幅由变革带来的发展图景在这片土地上生动呈现。
安庆谋变,“四新”经济成新增长点
安庆之变,来自“别开生面”。
2017年5月26日,以“四新”经济为主攻方向的园区筑梦新区揭牌成立。这是全省首个“四新”经济园区。
6月10日,在广州第十二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上,一张5G人工智能护理床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只要在手机上轻轻点击,便可为千里之外的病人做翻身、抬腿等各种护理。
这张人工智能护理床来自美捷威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在不久前,拥有20多项专利技术的护理床在安庆市筑梦新区通过了5G网络测试实验。公司副总经理李杰告诉记者:“筑梦新区5G实验网络的开通为企业研发提供基础条件,助力企业抢占未来市场。”
实时采集表具数据进行数据本地化处理,然后输出至服务器,实现自动抄表;一旦燃气泄漏,报警系统可实时监测泄漏情况,进行远程或本地报警及开关阀门……5月,在中国电信物联网大赛上,安徽家能智联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NB-lot物联网智能燃气表与中原油田、长城燃气(河南)签订试点合同;
第三方家电售后服务平台电匠院科技将“滴滴打车”模式引入家电维修售后领域;
安徽峰速网络智能科技集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工业设计、大数据分析与应用、云计算与网络安全运维管控、智慧城市建设咨询与服务为一体……
这些孕育于筑梦新区的企业,现下正逐渐推开我市新格局、新境界——
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两年多来,在筑梦新区,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如雨后春笋相继萌芽。不断催生的新经济增长点,释放出源源不断的数字动力,点燃安庆“四新”经济引擎。
逐浪四新蓝海,安庆蹄疾步稳——
截至目前,筑梦新区引入“四新”经济企业已达272家;成功引进金田尼龙、威亚新材料、钰友机械、中安绿能、中基能源等“总部+基地”项目30余个,生产基地遍布市经开区、高新区和各县(市)区,总投资超10亿元项目5个,亿元以上项目16个,带动全市产业转型发展;软件著作权超过50项,研发投入超5000万元;汇聚各类人才140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65人,博士研究生25人,5人被评为省高层次人才……虹吸效力初步显现。
创新“一子落”,发展“满盘活”。
不仅仅是先行先试的筑梦新区,近些年来,我市按照“下好创新先手棋”重要指示,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在经开区,首位产业装备制造业不断挖潜“创新基因”,突出“高”“新”“尖”三大着力重点,以高科技攻关为方向,大力实施“自动化换人”“机械化减人”策略。恒昌机械以占员工总数17%的科研团队开发研制新产品,中船动力配套有限公司每年斥资千万元升级改造技术设备,爱唯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将年销售额的1/6用作研发经费;
在迎江区,大力发展楼宇经济、现代服务业,新业态层出不穷、新产业风起云涌。汇桔网投入运营,运通达实现货与车的云端对接,漂牛网挖掘文化资源,推动安庆文化产业加速成长;
在岳西县,大数据“腾云”进深山。建设大别山“云谷”,激活数据要素,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经济和信息融合发展。“云中之城”“数据强县”从宏伟图景向现实转变;
……
营商优化,“四新”经济发展土壤温润
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重要的软实力。哪里营商环境好,企业就往哪里走,资金就往哪里流。
如何把安庆打造成培育“四新”经济的高地?我市按下优化营商环境“快进键”,创新活力不断迸发。
2000平米的厂房内,机器轰鸣,安徽津野数控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片繁忙。自去年3月被秦潭湖装备制造科技园引入以来,该公司已经在这里创造了3000万元的产值。
2018年津野数控科技有限公司从浙江宁波来到安庆,当时秦潭湖装备制造科技园的厂房尚未建好。为了不耽误生产,迎江经济开发区事先腾出一间厂房,免费供企业生产。待企业的订制厂房建成后再入园,实现搬迁生产两不误。
“放眼全国,安庆的招商政策可能不是最优惠的,但政府的服务却是最好的之一。”公司总经理王诗豪感叹道。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完成时,一直在路上。护航“四新”经济发展,安庆持续努力——
成立市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工作;
相关部门结合工作实际,为项目单位提供最大限度的便利。按照“应放必放、能放则放”的原则,全面下放一系列行政权力和其他权力。对政务服务事项申请材料进行全面清理,各事项申请材料再次精简20%……
5月13日,市政府印发《安庆市聚焦企业关切进一步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的实施方案》。有关部门和各地按照职责分工在民航、铁路、公路、油气、电信等领域落实一批高质量的项目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全面清理取消在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以外领域针对外资设置的准入限制,严格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向外,安庆不断释放营商优化信号;向内,则依靠科技力量强健自身筋骨——
市数据资源管理局编制全市政务服务“一张网”,形成覆盖市、县、乡、村的四级“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实现网上办理事项超过95%;推进办事进“一门”只用跑“一窗”最多跑“一次”,对进驻市政务服务办事大厅的部门和事项,均按类别实行“一窗”分类受理,着力深化“放管服”和“一网、一门、一次”改革。
政策护航,用“四新”名片布局未来
“四新”经济如同一把“钥匙”,是开启未来的关键,安庆致力将这把“钥匙”牢牢握在手中。
市委、市政府勇于决断、敢于担当,认准了就不犹豫、咬定了必不放松,出台一系列政策、规划、办法、文件,抢占“四新”经济产业未来制高点——
印发“加快工业发展政策”,支持企业智能化、高质量发展;
印发“推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支持新兴服务业提升竞争力;
印发“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鼓励文化与创意融合投资;
印发“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支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四大政策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护航“四新”经济加速集聚;而设立的各类基金,则“有利”地拓展了“四新”经济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渠道,破解企业“成长的烦恼”。
被业界称为“金九条”的《安庆市支持股权基金落户筑梦新区激励办法》去年出台,这是安徽省内乃至全国范围内最“真金白银”的举措,引起全国金融投资界的高度关注;
市政府设立的50亿元招商基金、以及已落户的中安天成、维摩投资等10多个股权投资机构,基本形成覆盖企业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的全生命周期的股权投资基金体系;
……
举一纲而万目张。长三角、北广深……“四新”经济活水源源不断汇流安庆。
实践证明,市委、市政府谋定后动的一系列战略决策,已为安庆布局未来占据先机。
成效几何,数据为表:2018年安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1个百分点,增速位列全省第5;2019年1-5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6个百分点,增速位列全省第3,高新产业总产值增长20.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6个百分点,增速位列全省第3。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江风吹浪,百舸争流。
前途风景正好,天南海北勿踌躇。站在时代新起点,安庆用“四新”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之轮驶向更广袤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