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本地快讯 >

为未成年人安全成长撑起“保护伞”

2021年6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当日,安庆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投入运营。

  一年来,该中心采取“政府兜底保障+社会化延伸服务”相结合的运营方式,并按“三基地一中心”标准将市未保中心打造成孵化基地、实践基地、教育基地和未成年人监护指导中心。

  该中心依托政府、学校、家庭、社区,确保对困境未成年人有效兜底,实现动态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未成年人权益受侵害事件发生,确保未成年人安全健康成长。

  截至6月底,安庆市全力推动构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已建立35个成员单位联络和协调工作机制,12个县(市、区)均已成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

12.jpg

  未保中心志愿者在街头、社区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活动。 通讯员 杨坤 摄

  2021年6月1日,自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更名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后,职责由单一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延伸至关爱保护全社会留守、困境未成年人。一年来,该站在推进未保中心转型升级上进行了积极探索。

  为健全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安庆市市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关爱保护网络,完善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等7项制度,全市12.5万名困境儿童、4.9万名留守儿童,已全部完成摸排走访并纳入信息化系统管理。

  市未保中心投资18.92万元,在未保中心楼一层划出专门区域进行装饰,添置了心理沙盘、音乐放松椅、仿真宣泄人等专业设备,打造出功能丰富的心理功能区,能够为未成年人疏导心理问题,减轻他们的身心压力,调整不良心理状态。

  依托本市12345政府服务平台,开通了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热线,及时受理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政策法规咨询,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求助、投诉、举报,以及其他涉及未成年人保护相关事项。如:本市一名高中学生因缺乏家庭关爱、学习压力过大而产生不良念头,主动通过热线求助并转介至未保中心,在工作人员和社工机构的心理干预下,该学生最终恢复了学习和生活的信心。

  位于市未保中心的安庆市儿童类社会组织孵化基地,7家社工机构入驻,并对接民政、团市委、检察院、残联等多个部门协同推进未保工作。为强化基层力量,今年,全市首个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落地迎江区新河路街道,采用“街道+社区两级中心+部门联动+社工组织+社会力量”模式,整合各类资源,面向辖区儿童提供入户探访、个案、心理疏导、危机干预等普惠性服务。安庆市救助管理站将充分发挥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平台功能,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和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指导工作。同时,在望江县和岳西县40个贫困村开展“童伴妈妈”项目,通过聘请一名儿童守护专员“童伴妈妈”,建立一个儿童活动场所“童伴之家”,先后为7832名农村留守儿童、218名困境儿童开展关爱服务。

  一年来,市救助管理站负责同志参加市民政局、市检察院、市教体局等单位共同召开的未成年人个案会商会,研究案件中未成年被害人后续学习及生活救助、心理康复等问题,就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法治教育及校园周边安全管理等情况进行交流会商,就进一步推进校园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心理疏导以及学校医院强制报告制度等未保工作进行研究安排。

  市未保中心举办全市儿童督导员能力提升培训班,全市各(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近百人参加培训,围绕儿童福利与困境儿童保护、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解读、儿童关爱保护保障工作方法与技巧等主题进行学习交流。各项工作稳中有进,较好地保障了未成年人的基本权益。

 

(通讯员 邵旭光 杨坤)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