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本地快讯 >

“小支点”撬动村居环境“大变样”

  仲夏时节,走进慈湖,静谧整洁的村庄、白墙黛瓦的房舍、祥和美丽的庭院……田园风光如画,美不胜收。“你看,咱们村的水塘沟渠、乡间小路、房前屋后都清扫打捞得非常干净,整个村子既整洁又漂亮。”常年居住在慈湖村的汪小兰言语中透露着自豪。

  响应号召,抢抓机遇

  据了解以前的慈湖脏乱差现象明显,群众满意度差、幸福感低。此次为了深层次地感知村庄的巨大变化,笔者采访了慈湖村党总支书记汪爱斌同志。“脱贫攻坚战收官在即,农村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首要工作,我村积极响应号召,通过连续到各屋场开展乡村振兴大讲堂主题宣讲活动,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得到广大群众的积极拥护。村里一共拆除了560多户的破旧房屋、厕所、猪圈。”汪爱斌同志笑着告诉笔者,“慈湖村的巨大变化除了村两委和村民的共同努力外,更离不开这么多年政府政策的支持。去年,望江县人居环境整治补助资金和水利小微项目向我们村倾斜,我们抢抓机遇,充分利用资金对当家塘进行清修、整理。村里前前后后投入了挖机400台时,车辆6台200多次转运,900多次人工。一共清理了20吨垃圾,培植了3万方土方,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的村庄才越发整洁。”付出就有回报,村庄的变化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慈湖村2019年度获得 “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的荣誉称号。

  盘活土地,扮靓乡村

  清理完卫生,汪爱斌看着闲置的土地开始发愁,他觉得人居环境整治不仅仅是村庄卫生整洁就可以了,大片的空地荒山必须得利用起来。他鼓励村民开垦空地、承包荒山,积极种植,提高土地利用率,现在抬眼望去到处是花园、菜园、茶园、果园,各色各样的花果蔬菜随风摇曳。脱贫户史红霞告诉笔者:“在听说村里鼓励村民承包荒山的时候,我十分心动,连忙向村里打听荒山在哪,面积有多大。在汪书记的帮助下,我去年承包了100多亩山场,主要种植茶叶和套种薄壳山核桃,目前长势喜人。我之前是一名贫困户,因为没资金没技术导致贫困,村里在了解情况后就帮助我家流转土地扩大种植面积,我家通过规模种植于2016年顺利脱贫了。现在承包了荒山种茶叶和核桃,我家又多了一条致富之路。山上用工较多,村里及时介绍了周边在家的贫困户给我,解决了我用工难的问题。”

  通过土地流转和资金扶持,慈湖村发展了光伏、茶叶、油茶等主导产业,打造了蓝莓、黄桃、桑葚、樱桃、黄梨等百果采摘园,形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点缀了整个村庄。

  重拳出击,巩固成效

  要对25个自然村进行综合整治可不是一件小事,为了让村庄环境整治的效果常态化,汪爱斌没少花心思。“还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我们经常利用乡村大讲堂跟村民们普及环境卫生知识。前段时间正逢采茶时节,我们就在茶园开了一次环境整治的宣传会,效果不错,村民们都很乐意听。同时,为了保持村庄环境整洁,我们在每个屋场都聘用一名贫困户负责管理。”汪爱斌说道。

  “现在大家都有环保意识,看着干净整洁的村庄,也不好意思随处扔垃圾了,我每隔一个礼拜就对所在片进行一次大清扫,一个月600块钱的基本工资,有时候加班还有补贴呢,这份工作给我的家庭增收帮了大忙!”贫困户汪根霞笑呵呵地说道。慈湖村大力开发环保清洁公益性岗位,共计带动25名贫困户就近就业,为村庄环境的常态化整洁提供坚实保障,也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整洁的村容村貌是农民的热切盼望,更是我们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汪爱斌书记强调,他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同慈湖村民一起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做好,带领慈湖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