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本地快讯 >

问候内容方式的变迁见证了时代的发展

  11月21日是"世界问候日",大家都知道吗?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常用的问候内容和方式也随之变迁,但不管怎么变,发自内心的一句真挚问候依然能温暖他人。离家在外的游子,当你忙着为生计奔波的时候,是否记得抽出几分钟,给远在家乡的父母打个问候电话?微信语音或视频问候也拉近了亲人之间的距离。

  “世界问候日”当天,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他们都感慨问候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问候内容不断翻新

  生活中与影随行的就是问候,单位里遇见同事,亲朋故旧在街上碰了面,甚至是与陌生人之间,打一个招呼、点头一笑,都是一种问候。11月21日是“世界问候日”,记者在宜城街头随机问候几位市民,虽然有人满脸的狐疑,但也有不少人给予了友好的回应。

  家住经开区天赐良缘小区的李大爷告诉记者,“以前我家在农村,村里的邻居碰面时,都会主动问候一句‘你吃了吗’。也难怪,那个时代物资极度匮乏、粮食紧张,吃可以算是头等大事了,像我这样的半大小子总感觉吃不饱,每顿饭吃完都会把沾在碗底的饭粒舔干净,至今也还保持这个习惯。”

  如今,很少再听到“你吃了吗”的问候语,因为大家早就告别了“吃不饱”的历史。问候语也趋向多元化,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问候语也随之改变了,比如年龄大点的喜欢问“身体还好吗”“孩子在哪里高就、成家了吗”……

  记者了解到,随着“80后”、“90后”们逐渐步入社会,问候语也随之让人耳目一新,由“找到工作没”变成了“结婚了没”,由“工作待遇怎么样”变成了“买房买车了没”,由“平时周末都在干嘛”变成了“最近出国旅游了吗”……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问候内容也变了很多,不再是以前那样单一化了,有时候遇到熟人还可以调侃几句,如‘你驾考又挂了吗’‘怎么开始横向发展了’。问候内容越来越丰富了,人与人之间距离更加拉近了。”市民汪先生说。

  家住菱湖北路附近的潘女士感慨道,问候内容发生变化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以前生活条件差,人们见了面就关心吃的问题,现在日子越过越好,生活丰富多彩,问候的内容自然也五花八门。

  问候的方式也五花八门

  距离阻止不了真情,时间也淡不去真爱,一条短信问候,一通电话的交心,一次视频交流,虽然只说些无关紧要的话语,却能温暖远在家乡的亲人。

  为了生计,越来越多年轻人不得不远离家乡,到千里之外的异乡闯荡、打拼以及生活,于是家乡的很多人成为了空巢老人,和子女过着双城生活。异乡的子女不定期的问候,就好比给他们吃了定心丸。

  家住市府路附近的市民程先生今年45岁。他告诉记者,他的老家在宿松县,距离安庆不远,但是因为工作的关系,不能够经常回家。“回去一趟在路上就要耽误好几个小时,时间实在是紧张,因此除非放长假才回去,回去也是为了看望75岁的老母亲。一段时间没有回去心里也比较担心,经常一周打一次电话,问候一下老母亲,问问她身体怎么样、有没有钱花。”程先生说。

  市民王女士今年30岁刚出头,一直在外地工作,最近放公休假回家看看父母。她告诉记者,“每次我准备上车离家时,送行的母亲总会叮嘱我,一定要记得打电话回来报个平安。”

  “我平常时间一周会打两次电话回家,遇到特殊情况可能隔一天打一次,甚至每天都打电话。前两天看到天气预报说最近两天要降温,我马上打电话告诉母亲天冷要注意保暖,还有就是雨天每天接送孩子上学要注意路滑。”家住人民路附近的徐燕说。

  中学阶段一直在爷爷奶奶身边生活的小汪,前年去美国读博,妻子也陪同前往,去年添了一个小宝贝。爷爷奶奶都已经年过八旬,小汪甚是挂念。小夫妻俩约定每周两次和爷爷奶奶视频聊天,问问老人的饮食起居,看看老人的气色,再让小宝贝通过视频和老人亲近亲近,让老人能够享受天伦之乐。

  传统的走亲戚更暖心

  除了打电话、发短信、微信视频语音问候之外,农村里逢年过节的时候,大家都会走亲戚,面对面的交流,让问候变得更加暖心。

  记者了解到,走亲戚是传统的民俗文化,亲朋好友在传统佳节相互走动串门可以交流感情,这种方式祖祖辈辈传承下来,久而久之就成为习俗并流传了下来,它是亲戚间联络感情、互相慰藉的亲情大交流。

  “过去农村逢年过节都讲究走亲戚,虽然经济条件都不太好,礼品也很简陋,但气氛非常融洽,大家通过拉家常的方式,谈谈过去一段时间的生活和身体健康状况,有时聊到有趣的话题,大家都情不自禁地开怀大笑。现在有些地方已经不流行走亲戚了,值得庆幸的是我老家过年的时候还保持着这种习俗。”在经开区一家企业上班的余先生说。

  市民陆女士告诉记者,“我现在每次过节都会到外婆家吃饭,其实也是看望问候外婆。大家见了面,话总是说得没完没了,很热闹。吃饭的时候,外婆习惯不断地给小辈夹菜,即使你吃饱了,她还会叫你多吃点,这时候就觉得自己还是个小孩子,有人宠爱的感觉真好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