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稻黄谷熟,又到一年丰收的季节。11月进入下旬,我市中晚稻收购工作仍在如火如荼开展,预计今年全年收购量在102万吨左右,各项粮食优惠政策将促进农民增收4.5亿元。
近年来,我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以实施“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为契机,围绕“五优联动”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在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的同时,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消费者得实惠。
优质粮油的
“第一车间”
自今年秋粮收购工作开展以来,位于望江县经济开发区的安徽联河股份有限公司,一到下午厂区的道路上就会排起长龙,种粮户们纷纷把刚收割的秋粮装运到这里出售。
“我在联河米业签订了230亩的品牌订单,效益挺高,每百斤稻收购价格较其他地方高出两块钱。”鸦滩镇种粮大户袁竹华每年都会把收割的稻谷整车装运到联河公司。
雷池乡雷港村的种粮大户倪允胜家的300亩水稻也不愁销,“今年我改种了新品种,年初就与联河公司签订了收购订单,每亩收益能达1300元,比去年增加了100多元呢。”
在大米产品需求趋于优质化、特色化、个性化的市场背景下,联河公司每年都会挑选市场需求量大的品种与基地农户签订绿色原粮购销合同,在市场价格的基础上,统一按4~20元/百公斤加价收购,引导农户种植符合“中国好粮油”系列标准的优质稻谷品种。
“作为全国首批‘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企业,我们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农技’模式,发展特色订单粮食生产。通过精选优种、定向投入、专项服务、订单收购等方式,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进行标准化生产。”联河米业总经理助理官晓庆说,2017年以来,公司已先后与农户签订了优质稻米订单31.2万亩,收购原粮16.8万吨,订单统一加价为农民增收近1800万元,涉及的农户、家庭农场、合作社40120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100户。对于贫困户的订单原粮,联河公司会在市场价格的基础上每百公斤加价20元收购。
落实特色订单,促进“优粮优产”、“优粮优购”,这还只是联河公司实施“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的第一步。2017年以来,联河公司已完成投资1亿余元,补短板强弱势,扩大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孕育出好粮油“联河经验”,带动了望江粮食产业蓬勃发展。
“我们采用生物质热能、低温循环烘干技术,确保原粮品质,使得优质原粮的产出率提高1.5%,食味值提高2%。同时,改造仓储设施,促进‘优粮优储’,优质稻米专用仓库仓容增加到5万吨。”官晓庆介绍,公司还对生产线进行适度加工技改,实现稻谷的适度加工,做到节粮减损、“优粮优加”。比如,稻谷产业链中的衍生品也会被“吃干榨净”——加工成品米剩下的米糠、碎米会被精加工成米乳、大米蛋白粉、米淀粉等高附加值产品;稻壳则会被收集起来,加工成生物质颗粒燃料。
在坚持绿色生产的同时,联河公司还注重品牌营销,构建了全方位的“互联网+”销售体系,促进“优粮优销”。联河在各大电商网站均设有网上商城,2018年电商销售收入近4000万元。
“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通过‘五优联动’,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消费者得实惠。”望江县发改委(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刘伟告诉记者,望江县也借此契机在2017年成功申报成为第一批“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县。通过项目建设和产业提升,全县品牌粮食订单达61万亩,粮油优质率达80%以上,优质粮食收购量增加20%以上。
此外,为了推动绿色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望江还成立了一心为农绿色稻米联合体,由联河公司牵头发起,旨在整合各方资源,采取“龙头企业+农资种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集优质稻米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一体化,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各自优势、分工协作,促进家庭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协同发展。该联合体将种植户直接与市场相连接,通过订单引导、推广物联网等农业生产新模式,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
“五优联动”
初显成效
借助“优质粮食工程”的契机,近两年来,我市的怀宁县、桐城市、太湖县也先后申报成为“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县(市),另有7家企业申报成为“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示范企业。示范县(市)通过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重点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着力构建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而各示范企业也将“五优联动”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中,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桐城市,绿福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姜斌坚信“好粮食都是种出来的”。姜斌的公司是集农作物种植、大米加工、新型有机肥生产、土壤改良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科技企业,自有种植基地面积2.66万亩(有机稻种植基地800亩),年粮食加工能力10万吨。
“我们建设有全国领先的农田灌溉排涝和监控系统,具备对土壤进行改良、全面实施绿色安全种植技术。此外,我们还对稻谷加工副产品采用生物发酵技术,每年可转化稻壳和秸秆2万吨,生产育苗基质和有机肥3万吨,可满足60万亩基地绿色优质稻种植需求。”姜斌介绍,他们的无土育秧基质和有机肥项目已在全省各地示范和推广。此外,他们还在通过侧深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方式引领绿色优质粮油规模化种植、标准化加工、品牌化经营,不断增加绿色粮油产品供给,实现优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发展目标。
在“2019中国粮食交易大会粮油营养健康消费品鉴”活动中,绿福农业生产的“绿福”大米在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43份大米产品中脱颖而出,荣登“中国好粮油-大米”食味值一级产品榜单。
在怀宁县,为保障粮食品质,安徽稼仙金佳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入大量资金改造、升级仓库和烘干设施,通过地笼通风降水降温、密闭隔温储藏技术等,提升原粮烘干整理和保鲜技术。
“2018年,我们与安徽省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合作,开展发芽糙米建设研发项目。该项目通过糙米发芽技术得到的幼芽和带米皮的胚乳组成的制品,其r-氨基丁酸含量是普通大米的10倍,市场前景广阔。”稼仙金佳粮集团董事长邱张生说。
在太湖县,全县首条最大最先进的粮食生产加工线“中国好粮油”大米生产线也于11月中旬在安徽新岗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正式建成并启动试生产。
这条“中国好粮油”大米生产线引进的是国内最先进的大米加工设备,稻米加工从除尘、去石、脱壳、谷糙混合分离、色选、抛光到装袋,全部实现自动化完成,出米率高,碎米少。该生产线累计投资近1200万元,经过一年多来的项目建设并顺利竣工,日产大米能力可达150吨,新建标准化储备仓库容量达到1.5万吨。运营后,可直接提供就业岗位达80人,间接可带动群众就业近百人。
“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突出市场品牌提升,建设种植、加工基地,增加优质粮油产品,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引领城乡居民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全仓储与科技科科长蔡映庭说,我市已建设“五优”示范项目30个,落实项目资金2.84亿元,争取中央及省财政补助资金8820万元。项目实施以来,累计增加优质粮油种植面积60.74万亩,优质粮油增产32.25万吨,增加市场优质粮油供给量14.5万吨,促农增收7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