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 本地资讯

古井保护的守与传

安庆新闻网2019/08/12 13:38:19
0阅读0评论

  古井保护,不仅仅是维修、清淤等,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传承,在拉近古井与市民生活的距离同时,让市民们感受到浓浓的市井文化。井,是代表宜城独特地域文化和历史的符号,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古井保护工作方面,有关部门,广大市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井的功能推陈出新

  人们常说“流水不腐”,对井最好的保护就是常用。城区现存为数不多的古井中,位于市区孝子坊街的一口古井至今仍在使用中。

  吆喝的菜贩、早出的上班族……8月6日早上的孝子坊街充满了市井气息。记者从德宽路上北正街,行至中段,朝东拐入孝子坊街,步行过岔口的花圃,一眼看见了墙边的孝子坊井。如今的孝子坊井四周围起钢筋护栏,上方留有可掀开的井盖。旁边的墙上悬挂着警示标语:“水深4米;切勿在水井玩耍;此水不可饮用;取水后及时盖好井盖。”

  井边,一位妇人将系着绳子的水桶,沉到井里,晃荡几下,桶里蓄满水后,再鼓足气拉上来。妇人告诉记者,这口井一直在使用,居民常常打水回去洗衣服、浇花。

  孝子坊街,因乾隆年间为表彰孝子濮闳中,曾在此立有孝子牌坊得名。如今,孝子牌坊已经不复存在,只有这口古井还在提醒着人们那段历史。

  时代变迁,井的功能也在推陈出新。从健康路进入铁佛庵巷,“双莲寺文化街区”的指示牌引导着记者,不远处便是铁佛庵古井。枇杷树、石榴树、香樟树,树荫环绕下的百年古井静默不语。唯有青石井圈上20余道深浅不一的绳痕,在记录着过去周边人们的井边生活。

  现在的铁佛庵古井人称铁佛庵大井,是一口公用井。相传,铁佛庵大井和铁佛庵一样为明末状元刘若宰所建。八十年代,铁佛庵大井旁曾创办过石粉厂,如今古井井台四周散落的石磨就是彼时留下来的。

  如今的铁佛庵古井四周建起了石柱护栏,散落周边的6只大小不一的石磨整理归一,环绕在古井四周。古井东面竖立着历史故事宣传栏,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还能聆听语音介绍。“以前的古井是开放性的,常有居民在井边浆洗衣物,但是出于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考虑,借去年老旧小区改造之机,社区请施工方重新整治了井边环境。”迎江区孝肃路街道双莲寺社区主任江莉萍说,为了维持古井的生态环境,社区还发动了周边4栋居民楼的楼栋长担任起古井环境巡查员,防止有人朝井内倒垃圾、污水。

  6日上午10点,社区工作人员程大姐循例带着卷尺、温度计,一手拎着水桶,一手拎着梯子来到铁佛庵水井边,她的任务是通过监测井水进行地震宏观观测,“井水离井口约1米,井水温度29摄氏度,井水无异常。”

  当天,室外温度达到36摄氏度,记者伸手摸了下程大姐从井下打上来的井水,触感微凉,肉眼看到的井水如自来水并无二致。程大姐负责观测工作已有四年多时间,据她观察,常年来,铁佛庵古井井水一直清冽澄澈。

  据江莉萍介绍,2014年,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社区在铁佛庵古井建立了地震异常宏观观测点,安排专人日日监测。百年古井在新时代扮演起了新角色,也重新定义了它的功能效应。

  井的保护任重道远

  如今的双井街车水马龙,商铺林立,年轻人只知这是安庆城区的一条繁华街道,却难寻“双井”何在。据了解,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双井街改造时,街上的双井因道路拓宽成了路面。从表面上看,双井的井圈井台已经不复存在。其实在当时的改造中,井被巧妙地隐藏在地下,盖以窨井盖,上面刻有“古井”字样。

  6日上午,记者来到双井街汪家塘路口,辨认良久,却未发现“古井”踪迹。记者随后来到双井社区,在工作人员留存的照片上,才一窥当时的“古井”字样。据工作人员介绍,窨井盖是在2018年双井街道路黑化改造中换掉的,目前的井盖为普通样式。

  在城西308路口,有一口历经波折的老井,因其距离以前的地藏庵不远,人们习惯称之为地藏庵井。据悉,地藏庵井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受到严重污染,2011年被彻底填平,2012年在社会人士的呼吁下原址重建。

  6日下午,记者来到德宽路和热电路交叉口西南角,看到了地藏庵井。两层圆形井台周围镶嵌着鹅卵石,一座青石仿古井圈上绳痕可见,两位在附近工地干活的工人正坐在井台边休息。记者朝井口望下去,距离井口约30公分处,却满是香烟盒、塑料袋、废纸屑等垃圾。

  同样,今年7月初,在安庆城西的四眼井文物保护行动中,从井底清理出的建筑垃圾足有10吨之多,令人心惊之余,不免引发人们对老城古井保护工作的思考。

  安庆临水,浩荡长江擦城而过,在自来水普及之前,城区水井林立。记者从安庆市地方志办公室资料管理科了解到,据不完全统计,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有记录的水井数量为280余口;到了九十年代,剩有30余口;目前,能看到的井不过10来口。

  城市进入大建设时期,加上井水功能淡化,井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老六中大门前的明代福泉古井、后围墙的双井、锡麟街天主堂对面居民楼墙角里的老井、赵朴初故居前的状元井等,虽得以保存下来,但井口却掩上厚重的砖石,难掩寂寥;更有板井、深井、杨家塘井、县下坡一高一低两口井、大观亭井等,已经消失不见,只能从史料中寻其踪迹。

  古井保护,不仅仅是维修、清淤等,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传承。“可以在古井附近或者原址处设置宣传栏,介绍古井情况,这样一来能让安庆的年轻人知晓过去,二来能突出历史文化名城的景点效应。”市地方志办公室资料管理科工作人员建议道。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从其他城市保护古井的做法中或许可以学习一二。

  如,苏州市钮家巷社区成立一支清涟古井志愿服务队,对古井进行换水、清淤、修复,并逐个建立古井老井档案,为今后古井日常维护和文化传承提供参考和依据;

  长沙针对东沙古井启动“古井新韵”工程,前往古井的坑洼道路变成水泥小径,破败的井台修缮平整,更有一座古色古香的飞檐彩亭为古井挡雨遮阳,成为一处旅游景点……

精彩推介
网友评论
0
正在加载数据,请稍等......

发表评论
返回
  • 表情
  •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