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热点聚焦 >

盘活存量资源 促进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提升

  随着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推进,我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不断提标扩面,通过推进市县两级文化场馆整体置换、整合建设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改造农村闲置校园校舍以及整合学校和机关事业单位图书资源等方式盘活众多存量资源,促进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提升。

  “盘活存量资源就是打破部门壁垒和区域界线,调查梳理全市国有和机关单位的用房,实现场馆置换和闲置改造,将存量资源注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中。”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市县两级中,通过“腾笼换鸟”的方式让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15年我市通过场馆置换,将市皖江公园的6000平方米AB楼和6000余平方米广场全部交付市文化馆使用,将皖江公园内的4000平方米的“三江第一楼”完整交付给市美术馆。另外,大观区文化馆、望江县图书馆和文化馆、怀宁县美术馆、太湖县文化馆、潜山县文化馆、桐城市美术馆等也通过置换方式提升了设施水平。

  在乡镇,通过整合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拓展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功能,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从怀宁月山镇、桐城大关镇、岳西莲云乡等3个乡镇试点的建设到全市的推广,我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以设立“2场1馆8室”为标准,包括文化广场、标准篮球场、县级图书馆乡镇分馆、地方特色文化展示室、文艺创作辅导室、党员活动室、电子阅览室、科技培训室、广播电视室、青少年活动室、老年活动室,将设施功能进行有机融合,服务领域得到拓宽,服务效能进而提升。

  在农村,闲置校园校舍也在积极改造利用,争取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农民文化设施。截至目前,全市32处农村中小学闲置校园校舍,11处已经改造为农家书屋或文化活动站(室),7处改建成文化下乡展演舞台。

  在学校、机关事业单位,图书资源也发挥出更大的效益,我市将社会公共藏书纳入到市图书馆总编目体系中来,通过设置图书分馆及图书借阅点,统一使用RFD书标的方法,增加全市藏书流通量。截至目前,市黄梅戏职业学院等10个单位10余万册图书已经完成整合,各县(市、区)图书馆已着手将村农家书屋图书统一编目,整合为村级借阅点,通借通还。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