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运无情,人间有爱。得知刚刚大学毕业的女孩家庭连遭不幸、急需社会救助后,一位衣着朴素的老人冒着酷暑一路打听,他在当地社居委捐款800元钱后不留姓名,只说自己是一名老党员。7月18日,本报以《传递真情 弘扬大爱》为题报道此事后,立即有一市民致电本报热线提供线索,他说这名老党员很可能是长期热心公益事业的“国防老人”罗中良。
7月19日下午,记者经多方打听和联系,终于见到了罗中良老人。此时,年近八旬的罗中良老人正以一名爱心志愿者的身份,在热电路北巷一残疾人家庭参与开展“爱心助残”活动。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下,罗中良老人才承认自己确实在关注着家庭连遭不幸的何亚男,7月15日在青少年宫社居委捐款800元钱的“老党员”正是他。
罗中良老人是《安庆晚报》一名忠实读者。他告诉记者说,看到《安庆晚报》刊发的《连遭不幸的家庭急需社会救助》新闻报道后,自己便为何亚男的家庭不幸感到揪心。“这孩子刚刚大学毕业,她父亲突然病逝,50天后她的母亲又摔伤昏迷,这个不幸的家庭很需要大家帮一把。”
罗中良老人说,他一看到这篇报道,就决定去医院看望何亚男的母亲,并从银行取出800元钱带了过去。
罗中良老人回忆说,7月13日是星期六,当天他拿着刊载这篇报道的报纸,先是到城区两家大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寻找何亚男的母亲操平,结果没有找到(操平的病情有所好转后,已从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转入该院神经外科病房)。随后,他又冒着高温步行到程墩路北一巷,并通过打听找到了何亚男的家,但此时家中无人(何亚男正在医院照顾母亲)。
7月14日是星期天,罗中良老人一想到何亚男母亲的病情,便感到不安,于是决定通过当地社居委及时捐出800元救助款。当天,罗中良老人又冒着高温出门,来到程墩路打听到了当地青少年宫社居委的位置,但星期天社居委不上班。
7月15日是星期一,这天下午,罗中良老人再次来到青少年宫社居委。说明来意后,他掏出800元钱交给了社居委工作人员,并询问了何亚男母亲的病情及她家的具体情况。“这孩子刚刚大学毕业,即将面临就业,我想在这方面也能帮帮她。”罗中良老人还表示,今后他会继续关注这个不幸的家庭。
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不顾年迈冒着高温,积极为一个不幸的家庭伸出援手、奉献爱心,这样的感人故事发生在罗中良老人身上绝非偶然。据记者了解,他长期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并坚持义务从事国防教育,被誉为“爱心老人”、“国防老人”,他曾获全国先进军队退休干部、安徽省国防教育先进个人和安徽省“双拥”先进个人等称号。
罗中良老人1934年出生于我市太湖县刘羊乡。他16岁就参军入伍赴朝参战,后又参加川西“剿匪平叛”,并在部队和公安消防战线一干就是40年。他于1991年退休,1997年从四川来到安庆定居。多年的行伍生涯,老人养成了爱穿绿军装的习惯。多年在四川工作,老人讲话时的太湖乡音夹杂着四川口音。这也正是7月15日捐款时,这名“老党员”给青少年宫社居委工作人员留下的深刻印象。
另据记者了解,眼下虽是炎炎酷暑,但年近八旬的罗中良老人却没有停歇,他几乎每天都在为国防教育和公益事业而奔忙着。他依旧是一身绿军装,并随身携带着一个装满国防教育等宣传资料的袋子;他怀揣着一颗慷慨的爱心,无私奉献播撒真情,矢志不渝。本报记者将走近这位“爱心老人”、“国防老人”,记录他的故事,弘扬无私爱心。
罗中良老人(左一)和志愿者们一起开展“爱心助残”活动
作者:汪迎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