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来清流“耀”梅城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潜山县城人口急剧增加,建筑垃圾、居民生活垃圾阻塞和污染,造成潜山县城内河道水流不畅,污染十分严重,一条条河道更是成了名副其实的死水沟、臭水沟。近年来,潜山县从服务市民改善民生、优化人居环境的角度出发,先后投资4000余万元,启动引活水入城等实事工程,还生态于民。昔年河道臭气熏天,现如今不仅可以洗衣服,就是在里面游泳也不在话下。
城市“血液”动脉供血不畅
潜山县城三面环水,西北靠天柱山脉,东北抵皖水,西南临潜水,县城内河有金家河、东关河、梅河、北门河、中大沟、幸福河等河道和沟渠,是一个水资源十分丰富的城市。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潜山县城人口急剧增加,建筑垃圾、居民生活垃圾阻塞和污染,造成潜山县城内河道水流不畅,污染十分严重,河道更是成了名副其实的死水沟、臭水沟。
潜山县城市民自编的打油诗更是形象地反映了城区河水变化:“上世纪七十年代清碧可爱,八十年代淘米洗菜,九十年代鱼虾绝代,如今已变得臭不可耐。”
“如果将一座城市比作人体,水源比作血液的话,那么一条条河道就是输送城市‘血液’的动脉”,潜山县水利局防汛办主任徐文英说,要想维持一座城市良好的水生态环境,除了要对污染物实施“拦截”外,还必须对这些城市“血液”动脉道及时进行补水。
城市内河道整治势在必行
城市内河道本是为了排水泄洪,兼带美化城市环境。然而,由于县城内河道水流不畅,城市河道成了死水沟、臭水沟,汛期泄洪的功能基本失去,美化城市环境更是无从谈起。
徐文英说,1996、1999年潜山县城均遭受了严重洪涝灾害,人民生命财产遭到较大损失,仅1996年潜山县城就五次进水。因此,对县城河道进行彻底整治,是提高县城防洪标准,保障县城经济发展和城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迫切需要。
徐文英介绍,按照潜山县城总体规划,到2015年潜山县城将达到20万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县城区河道污水横流,杂草丛生,垃圾遍地,已对城镇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整治城区河道是美化县城,改善城区居民生活环境的迫切需要。昔年河道臭气熏天,现如今不仅可以洗衣服,就是在里面游泳也不在话下。
引活水入城还生态于民
俗话说,腐水不流、流水不腐,为了还潜山县城一条条河道一个清水长流、鱼虾嬉戏的自然生态面貌,近年来,该县从服务市民改善民生、优化人居环境的角度,着力打造“天蓝、水清、草绿、花红、景美”的宜居旅游城市,先后投资4000余万元,启动引活水入城等实事工程,还生态于民。
4月11日,在潜山县潜水五丰河拦河堰的现场,两岸的风景在碧水的映衬下显得异常秀美。徐文英对记者说,已投入运营的五丰河拦河堰工程,在潜河上筑起一座橡胶坝,形成宽200米、长2.6公里的水面,可蓄水40多万立方米,不仅灌溉了下游4个乡镇7万亩农田,已成为整个城区内河活水的源头。两条引水渠东大沟、中大沟,全长分别为2.5公里和5.3公里,一条流经县城金家河、东关河,一条流经干沟,平均水流量达每秒4立方米。
徐文英告诉记者,引活水入城的同时,潜山县开始着手对城区内几条支干水系进行整治,像县城内金家河、东关河、北门河、幸福河等一些河段,生活垃圾、污水的源头得到治理,河道的违章建筑被拆除,原来垃圾阻塞、污染严重的现象,如今已彻底改观。而堤防的硬化、绿化、亮化工程更令夹河两岸焕然一新。如今,城区内几条支干水系如血脉一样相连贯通,泊泊清流汇合后流入皖水。
当前,在距离五丰河拦河堰下游10公里处,潜山县正在建设利民拦河堰,主体工程将于今年汛期前完成。这座大堰投入使用后,将抬高水位3米,既改善了沿河两岸2万多亩农田灌溉条件,又使潜县城供水得到有效保障,还可在西河大桥上下形成长约4公里水面景观带。
徐文英幸福的说,以前潜山县城河道里面的水就相当于劣五类的水,臭气熏天,现在河道里面的水,非常清,相当于现在的三类水。现在的水不仅可以洗衣服,就是在里面游泳也不在话下。
作者:储北平 韩冬明 卢向波
相关新闻
- 国际帐篷文化节暨山地自行车公开赛在岳西(2013-4-21 21:32:23)
- 建设美好乡村 谱写精彩华章(2013-4-20 18:54:43)
- 宜秀区明察暗访提效能(2013-4-20 18:53:55)
- 大观区狠抓安全隐患排查(2013-4-20 18:53:27)
- 市区16所C类幼儿看护点已被取缔(2013-4-20 18:52:48)
- 工地干活被砸伤 医疗费无人“埋单”(2013-4-19 18:44:30)
- 小区化粪池漫溢 酒店排油污所致(2013-4-19 18:43:56)
- 潜山举行义务消防员消防技能比武竞赛(2013-4-19 18:39:23)
- 德宽路188户居民告别地质灾害(2013-4-19 18:28:50)
- 宿松民警孙长江出席全国公安系统学雷锋事(2013-4-18 16:3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