询问让人大监督更给力
2011年3月29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就市民反映强烈的城区化工企业臭气污染进一步治理问题,首次开展专题询问;2012年11月29日至30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又对保障房建设、还建房建设和食品安全工作三个问题,再次开展专题询问。近年来,随着监督法的深入贯彻实施和全国、省人大常委会的率先实践,市人大常委会连续二年启用了专题询问这一监督方式。
专题询问贵在选题。“发出询问选题征求意见表20份,收回有效表格18份,选择化工企业大气污染治理的13份……”2011年首次询问的主题是由主任会议成员、常委会副秘书长及各委室负责人票决确定的。2012年询问的主题是在广泛征求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代表、人民群众及有关部门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确定下来的。无论是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还是全市保障房、还建房建设和食品安全工作,都是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当前改革发展稳定的热点问题,加强民生工作监督,回应社会关切的一项重要举措。
为了使提问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代表了解情况,掌握实情,问得得当,每次询问会前,市人大常委会还要就相关问题开展专题调研活动。
专题询问采取面对面、“一问一答”的方式,开门见山,直击要害。2011年3月份的首问,6位常委会组成人员共提出了16个问题,市环保、招商等六个部门和安庆化学工业园区管委会、安庆石化总厂、安徽时联特种溶剂有限公司等三个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接受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专题询问。今年的询问现场,21位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市人大代表把市民们普遍关注的保障房还建房建设进度、房屋质量、分配公平、食品安全监管、蔬菜农残、学校食堂卫生安全等30个问题,一个个抛向政府官员。从效果上看,各位组成人员踊跃发问,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诚恳答询,新闻媒体实时报道,社会各界积极关注,有力促进了一些民生问题的解决,达到了有效凝聚共识,共同推进工作的预期目的。
专题询问并不止于问,要把扎实推进工作、切实解决问题作为专题询问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市人大常委会在开展专题询问时,不仅在选题上注重突出重点,在程序上严肃慎重,而且已从“问什么”、“怎么问”,进一步深入到“怎么改”、怎么达到预期效果,注重在问后跟踪监督,有利于“一府两院”整改落实,增强人大监督实效。每次询问会后,市人大常委会都要针对询问情况形成《审议意见书》交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研究处理,并且要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问效。首问结束后,市人大常委会于年初还对专题询问效果进行了“回头看”,首次组织全体常委会组成人员前往安庆石化、安徽时联两家企业的改造、新建项目所在地开展视察活动,并在2012年3月29日的常委会会议上再次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城区企业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
作者:严贵珍
相关新闻
- 军分区师团两级党委中心组进行理论集训(2013-1-4 18:50:00)
- 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满意率97.4%(2013-1-4 18:49:39)
- 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1月6日召开(2013-1-1 14:46:54)
- 虞爱华到金融机构看望慰问一线职工(2013-1-1 14:46:27)
- 《安庆火车站站前广场规划方案》有望明年(2012-12-31 17:42:23)
- 人民路顶板施工结束(2012-12-31 17:42:02)
- 市政协举行各界人士新年茶话会(2012-12-31 17:41:36)
- 《安庆日报》明日起扩版改版(2012-12-31 17:40:57)
- 安庆日报评出2012年安庆十大新闻(2012-12-31 17:40:29)
- 安庆市与安庆石化就深化合作发展进行座谈(2012-12-31 17:3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