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来在停止呼吸后,第一时间通知安医大速派专人专车来我遗体停放处,及时摘取眼角膜和接运遗体!”这是78岁的原宿松县北浴乡辅导小学校长何琼英在两个月前给子女留下的遗嘱。
捐献遗体是老校长多年心愿
无偿捐献遗体赢得高度评价
时间一晃,何琼英退休已12年,捐献遗体的想法愈来愈强烈。
2007年1月,何琼英给安徽医科大学寄去一封信,表明个人思想。同年2月21日,大年初四,何老72周岁生日,子女及众亲朋到家祝贺,何老说出了14年来一直未曾透露的思想,并表示坚决捐献,希望大家理解支持。
老人的子女实在接受不了父亲新年谈“死”的话题,这天又是父亲的生日,更接受不了人死后解剖、分化等事情。大家异常惊讶,表示不能理解,更无法接受。何老主动向大家解释,做工作。捐献遗体比火化成灰有意义,一可为广大学生提供实验样本,二可帮助别人,三可能有利于医学研究,希望大家尊重他的意愿。
2007年5月中旬,何琼英再次给安徽医科大学校长寄信。这是何老第三次表明捐献遗体。6月上旬,何老接到安徽医科大学捐献遗体(器官)登记接受站的回信和《志愿捐献遗体(器官)申请表》。回信对何琼英志愿在去世后,将遗体无偿奉献给祖国医学科学事业的精神作出了较高评价。
老人姓名将刻上捐献纪念碑
2007年6月16日,何老填完申请表,要求子女签名,谁知他们仍然拒签。何老一连几天一一解释,反复做思想工作,最后,老伴和子女们于6月20日自愿签名。6月22日,何老将遗嘱、照片、申请表寄往安医大接受站,并要求器官不得出售买卖,希望整个骨骼架给所需学科作永久性标本。
2007年7月2日,安徽省红十字会签发《志愿捐献遗体(器官)荣誉证书》给何琼英。
据了解后,遗体捐献后,何琼英名字将铭刻于合肥市大蜀山文化陵园内的安徽省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