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猪肉涨价已经成为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少市民认为“少吃肉”甚至“不吃肉”都成了不得已的选择。还有一部分人想出各种应对的办法和招数。 家住回祥小区的张大姐就是其中之一。“儿子最近高考刚结束,考之前怕他营养跟不上,每天都会给他熬点骨头汤。现在考试结束了,但还得好好给他补补,毕竟小伙子是在长身体的阶段。”张大姐告诉记者,对于肉价的上涨,她有深深的体会。“我们一家三口,我基本上不吃肉。经常买点骨头给孩子熬汤,还有他爸爸因为体力活重,每天也要吃肉。以前,我花十几元钱就可以买些排骨以及瘦肉,重量大概在两斤多。但现在,花了二十元钱我只称了一斤重的排骨。量少了,我只能在做菜上多下些功夫。熬汤骨头切少些,再割一点点瘦肉下来炒个菜什么的,剩下的用点粉捏捏给他爸做几块粉蒸肉。”张大姐表示。 在安庆一家外来企业工作的李小姐,平日工作量很大。“做的是体力消耗大的活,所以经常吃肉。而且女孩子都喜欢喝汤,我经常一个人买些排骨回去,和山药、萝卜什么的一块煲汤。”李小姐告诉记者,最近她发现自己的工资越来越不够日常开销。“以前每个月想存点钱还能如愿,但最近几个月物价上涨得厉害,钱根本存不起来。基本上这几个月都是‘月光’。”李小姐能明显感觉到猪肉的价格是所有上涨的物价中“指数”最高的一项。由于排骨价格上涨过高,最近李小姐干脆不买排骨来煲汤了。“买些鲫鱼或者鸡什么的,反正这些都能煲汤。”李小姐说道。 6月24日早上,家住东方虹城小区的李大妈在菜市场买菜时掏出自己的“生活开支小账本”,给记者简单算了笔账。“家里面孩子比较多,每个人每餐都回来吃饭。以前我每天花在买菜上的钱大约在50元左右。买的菜正常的有肉、鱼以及一些新鲜的蔬菜瓜果,偶尔也买些牛肉、烤鸭之类的,但都不会超过50元。可近一个月我每天如果想把这些菜全买上,却需要花将近80元钱,其中买肉的钱占了大头。” 李大妈接着说道:“家里面我丈夫以及四个孩子每个月每人给家里300元,一共也就是1500元用于买菜做饭。以前每个月还能剩个百把多元钱。但这个月早已经超过2000元钱了。” 李大妈告诉记者,在她看来,不仅是肉涨价了,菜市场上所有的菜都有所涨价。“都说猪肉涨价了吃牛肉、其他肉,但牛肉本身就贵怎么吃得起?而且鸡肉、鱼肉甚至蔬菜的价格哪有一样没涨?”李大妈反问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