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余农民出国“淘金”
出国对于不少农民来说,似乎是一个遥远的梦想;然而在潜山县黄泥镇文昌村,早在十多年前就有许多农民跨出国门,尝到了经商的甜头,不少人还在国外办了公司。3月3日上午,记者前往文昌村进行了实地采访。
行驶在文昌村平整的水泥路上,一座座装修考究的农家小楼不时掠过记者眼帘,令人赏心悦目。“你今天来的还真不巧,昨天早晨6点多钟,最后一批50多名村民包巴士去了武汉,然后转站去老挝,”文昌村村支书付竹笑着告诉记者。据介绍,文昌村共有农户1178户5100多人,村民出国经商的历史由来已久;目前全村有400多人身在国外,主要目的地为老挝,并辐射到泰国、缅甸、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年人均纯收入约四、五万元人民币。
一个村庄缘何有那么多人出国经商?这还得说起村里首吃“螃蟹”的村民———张长友。由于他一家四口目前均在老挝,在付竹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张长友的父母家里。路上,付竹指着张长友所在的陈圩组那些阔气的小洋楼告诉记者,这个组一共有40多户,当年几乎是村里最穷的,现在反倒成了最富的,家家户户都有人出国经商。
张长友年届七旬的父亲张方保老人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末,张长友和妻子听人介绍去了越南,然后又到了老挝,开始“练摊”卖计算器、手表等小百货,靠着头脑灵活,他们一年下来赚了好几万元。
春节回乡后,张长友无保留的将这些信息告诉了乡邻。就这样,第一年就有30多人跟他去了老挝,后来附近村民也闻风而动,迅速掀起了赴东南亚经商创业的热潮,经营业务也由最初贩卖小商品发展到经销服装、建材、五金、交电等,有的还在国外办起了工厂、旅行社和餐饮店。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张长友在老挝开着一家装潢公司。
“我们组大概有60多人在国外,多的一年能挣四、五十万,最少的也能纯赚两三万元左右,我去年还去了趟老挝呢。”张方保老人告诉记者,仅他们组在国外开公司的就有五、六户。目前,老人的孙子在老挝也开了一家小公司,孙女在老挝一家媒体工作。
如今在文昌村,出国经商已成平常事,就是这些普通的农民,每年为家乡赚回了大把大把的钞票,成为全民创业的一大亮点。
相关新闻
- 农村药品“两网”覆盖率达100%(2011-3-12 14:21:27)
- 踏青采摘农家乐(2011-3-11 14:25:19)
- 草根人物:大学生村官吴杰(2011-3-11 14:24:53)
- 每公斤10元左右青椒卖出鱼价钱(2011-3-10 14:40:16)
- 今年我市将建22783套保障房(2011-3-10 14:40:01)
- 对迎江寺的保护应着眼于全局(2011-3-9 11:50:49)
- 郸城县卫生局局长杨百祥篡改档案年龄、贪(2011-3-9 11:47:52)
- 直击大沙河流域治理(2011-3-9 11:43:52)
- 去年全市信贷余额增长逾两成(2011-3-9 11:43:16)
- 宜城准新娘 青睐买婚纱(2011-3-9 11:42:59)